《电子商务法规》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1课程性质
《电子商务法规》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建设电子商务法教材“理论+实践”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本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法概述、电子商务主体认定的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每章都配有引导性案例、学习目标、自测题、实训题与小组任务。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对电子商务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1.1.2 课程作用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掌握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理、电子商务立法概况、数据电文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电子合同法律制度、电子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纠纷等必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商务法律分析并解决电子商务实践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主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后续课程《操作系统与服务器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
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根据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开发本课程。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共9个模块,电子商务政策法规概述、电子商务主体法律规范、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电子合同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物流法律制度、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诉讼及纠纷解决、电子证据的法律问题。
课程结构设置依据学生认知特点,职业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导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学生训练、总结评价的模式。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法律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2.1 专业能力目标
(1)能掌握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理;
(2)能了解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3)具有运用电子商务法律分析并解决电子商务实践中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
l 数据电文法律问题的解决
l 电子签名法律问题的解决
l 电子认证法律问题的解决
l 电子合同的签订及法律问题的解决
l 电子信息交易法律问题的解决
l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
l 电子商务纠纷的解决
2.2 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分辨法律问题归属的能力;
(2)具有依据法律问题的性质寻找相关工具书及案例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3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3)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5)具有团队意识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7)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模块 |
单元编号 |
参考学时 32 |
模块名称 |
模块要点 |
模块1 认知电子商务法 |
1. 掌握电子商务法的概念及特征 2. 掌握电子商务法的特征 3. 了解电子商务法的性质和地位 4. 掌握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
单元1 电子商务法的概念及特征 单元2 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单元3 电子商务法律关系 |
4 |
模块2 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
1.了解签名在商务活动中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2.理解电子签名的法定含义与特征 3.掌握我国对于电子签名认证机构设立条件以及设立程序的规定 4.掌握我国法律对于电子认证活动的基本规定 |
单元1 电子签名法概述 单元2 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单元3 电子认证的法律规范 |
4 |
模块3 电子支付法律制度 |
1. 掌握电子支付的概念和特征。 2. 了解国内外电子支付立法概况、电子支付的法律关系。 3. 领会电子货币的法律规范,涉及电子货币的基本含义、电子货币的法律监管。 4. 理解电子支付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
单元1 电子支付概述 单元2 电子支付的立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单元3 电子支付法律关系 单元4 网上银行的法律规范问题 单元5 第三方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 |
4 |
模块4 电子合同法律制度 |
1. 掌握电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2. 识别电子合同的类型 3. 领会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掌握电子合同的成立程序。 4. 掌握电子合同履行的责任 5. 掌握电子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
单元1 电子合同概述 单元2 电子合同的订立 单元3 电子合同的效力 单元4 电子合同的形式和条款 单元5 电子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 |
6 |
模块5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1. 了解传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畴与内容,网上消费者和网上经营者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我国网上消费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我国网上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基本法规及完善措施。 3. 理解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利保护的主要问题。 |
单元1 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单元2 网上消费者的权利 单元3 网上经营者的义务 单元4 完善我国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议 |
4 |
模块6 电子商务安全与网络犯罪 |
1.掌握电子商务安全与网络犯罪的概念、电子商务安全需求、网络犯罪的构成、网络犯罪的特点。 2.了解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隐患。 3.了解我国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单元1 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单元2 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保护 单元3 网络犯罪 单元4 网络犯罪的原因及法律规制 |
4 |
模块7 电子商务纠纷的解决 |
1. 了解电子商务纠纷管辖权的确定 2. 掌握电子纠纷法律适用的原则 3. 理解在线争议解决方式 |
单元1 电子商务中的诉讼管辖 单元2 电子证据 单元3 在线争议的解决方式 |
2 |
模块8 其他相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
1. 掌握域名的概念、法律特征,网上作品与著作权的概念。 2. 了解网络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和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及立法建议。 3. 掌握网络游戏与网络赌博的概念。 4. 熟悉域名管理的法律规定,《刑法》中打击网络赌博的规定。 5. 理解网上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内容,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的内容。 |
单元1 域名及其法律规制 单元2 网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单元3 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单元4 网络游戏与网络赌博方面的法律制度 单元5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 |
4 |
4.课程实施
4.1 教学条件
4.1.1 实训条件
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条件是: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良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室,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4.1.2 师资要求
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最好为“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到企业去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有很强的执教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能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4.2 教学方法建议
(1)案例教学:教师讲授以课程标准为指南,结合案例和电子素材,通过讲解、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习题教学:习题教学是检验、巩固、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适当的习题训练,并对习题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3)实践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设计、社会调研等方式进行。在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都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现实问题课堂讨论,学习可事先上网查寻有关题目和参考资料。
4.3教材选用建议
《电子商务法规》课程教材选用依据本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材选用应突出以下特色:突出能力本位;实践性、应用性;高层次性、职业性、可衔接性等。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期末考试形式为大作业。期末课程结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1)平时成绩的记载内容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项,各占总成绩的20%、10%、20%;
(2)期末成绩:期末知识、能力考核,占总成绩50%。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课程网上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以及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以及淘宝平台和京东平台等工学结合资源。